林廣和是台南興南客運的業務課長,大學唸的是交通,他認為,發展大眾運輸一定要限制小客車的成長

興南客運業務課長林廣和:到底是發展大眾運輸 還是發展小客車?像關稅,大客車關稅沒降,比一般還貴,而買小轎車卻是越來越容易

興南客運業務課長林廣和:十多年前買車,抱著現金五十幾萬才可以買一台車,那時候五十幾萬是很困難的事情,現在,大學畢業,進公司每年固定兩萬、三萬
我可以去買車了,貸款,無息啊!很…沒人給你坐公車啦!

  總之為了發展大眾運輸,就要相對提高小客車的負擔和成本,來抑制小客車的成長。

興南客運業務課長林廣和:哪你說,發展大眾運輸,空污費,有沒有說停車費收多一點,拿那些來補助,!沒有


  林廣和的講法,一定讓很多出入以小客車代步的人破口大罵。但油價越來越高是事實,空氣越來越糟,大家的健康受到威脅也是事實。怎麼辦呢 ?總得做點什麼吧?


  巴西的庫里奇巴,人口170萬 ,和140萬人口的高雄市差不多。而大庫里奇巴地區,人口320萬,人口數和面積,差不多是高高屏三縣市加起來的總合。

庫里奇巴拒絕捷運,不搭高架不挖地鐵,只用公車巴士建立起完整的大眾運輸網絡,節省許多昂貴的成本 。

  庫里奇巴的公車網絡從一九七零年代開始發展,它是交通運輸界的經典之作 ,全球各地許多大城市的交通設計多少都傪入了一點它的影子

巴西庫里奇巴市民:我生長在庫里奇巴,自從政府開始實施公車聯運系統以來
帶來很多便利,除了在交通上很省時間以外,這套系統可以載運大量的乘客

巴西庫里奇巴市民:我認為庫里奇巴的公車聯運系統非常好,尤其是和巴西其他城市比較起來,因為我是從其他地方搬過來的,所以我感覺出其中的差別

  這套系統為什麼可以得到大眾的支持呢 ?既不是高架也不是地鐵 , 為什麼可以快速有效率的運輸呢?

  從剛才的片段中,我們已經看到庫里奇巴市區有很多的透明管子,這是他們的車站,也成為庫里奇巴的景觀特色。 乘客買票或者刷卡進入管子等車,於是, 當車子來的時候

  來看看台北市公車,乘客一個一個排隊等待刷卡,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還有一個關鍵,看看台北市公車,從等車的站台到公車上,有一些障礙。首先要公車駕駛停的好,像這位小姐一步就跨到了公車上,但如果是這樣 ,就累了,何況上車還要爬上三個台階。這些都需要時間。


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張維修:公車進站,每一個人就要一一刷卡,所以上車的時間非常耗損公車的效率 ; 公車的高度,和月台的高度,沒有辦法一致,所以如果公車沒有辦法很靠邊的話,還需要一步來跨越,特別是這種高底盤的公車,對於殘障行動不變的人,很大的障礙


而庫里奇巴的公車,從候車室到公車內部,一路平坦

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張維修:車子,底盤低,裡面沒有高差,車子開到站台,有一平台伸出來,所以所有人都可以一步跨到車上,很快速進出,有三個到六個門,車子到站所有人都可以一分鐘內上車,車子很快可以開走


  平台的設計不但加速乘客上下車,而且非常人性,每一個候車管子都有升降梯,所以不管是媽媽推著嬰兒車,或者像這位爸爸推著輪椅帶小孩外出,都非常方便。

  庫里奇巴的公車設計非常人性化而且有創意,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功能,像紅色兩節的車廂,通常在人口密集的地區行駛,要停很多站,而灰色的叫做小飛快,是一種直達車,跑遠路,停的站少。庫里奇巴的公車需求量非常大,因此瑞典volvo汽車就在這裡設廠,創造了穩定的就業機會


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張維修:車子有特殊設計,甚至車廠來設廠,提供當地很多就業機會,車子和車站變成城市裡面很重要的地標,台北地標是101,但是人家的公車站是地標

  庫里奇巴單單用這樣貼心的設計就能創造出媲美捷運的大眾運輸系統嗎?
當然沒有這麼簡單。首先要有公車專用道,當小客車擠來擠去的時候,大巴士可以呼嘯而過。

巴西.庫里奇巴.都市規劃管理局長Paulo Schmidt:聯運公車它的成本很低,而且可以快速有效的載運乘客,比捷運和私人轎車更好,因為它有專用的公車道,所以可以更快速地達到目的地,比較起來,甚至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

  這是很人性化又有效率的大眾運輸,但是在台灣,除了台北市以外,撘公車好像是不得已的選擇。

台大土木所教授宋學孔:眾運輸政策,應該要和國家的能源政策,環境政策,永續發展政策,共同結合,讓客運乘客,很驕傲地來使用大眾運輸,撘我們的公,而不是讓我們的從業人員,在很沒有尊嚴的情況之下,來從事這個職業,我們的公車乘客,好像只有老弱,婦孺,殘疾,薪水不高才使用大眾運輸,我們應該讓大家搭乘趕到驕傲。

  還有一個讓庫里奇巴居民喜歡撘公車的原因就是,單一票價。

巴西庫里奇巴市民:我個人認為,只要付一趟車資,就可以遊遍整個城市,譬如星期日,一般民眾只要付一元巴幣,就可以到達觀光景點,去公園郊遊,或者是去拜訪親朋好友,這真的是一個快速舒適又安全的交通工具。

  單一票價這個做法對習慣使用者付費的台灣人來說,可能是個問題。

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張維修:使用者付費,有點迷思,補貼的錢,一年七-八億,來自納稅人,來補貼偏遠地區成本,但是如果以巴西模式,共同來承擔,這套系統的營運,所以沒有政府需要補貼這樣的構想,它是共同的成本計算方式。

巴西. 庫里奇巴.都市規劃管理局長Paulo Schmidt:我們認為訂出這種大眾票價 可以確保這項大眾運輸系統成為市民在交通上最優先的選擇,因為它有很好的服務品質,但是只需要很低的花費。

  這個方法不需要政府補貼,由所有坐公車的人來平均分擔。但是這個做法需要有良好的公車品質和效率,以及提高小客車的使用成本,讓很多人都願意來坐公車,由更多的人來平均分擔。還有,就是票箱透明化,所有聯營公車一起收錢 ,統一分配。

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張維修:(台灣)民營化之後,所有的成本效益,都是民間業者自行估算,從來不公開,但是他說虧損,政府就補貼,這跟過去的台汽不一樣,台汽就是國營企業 ,賺錢不賺錢,我們都很明白,民營化之後,都變成商業機密,但是偏遠地區公共運輸,有公共服務的成分在,完全交給民營業者,民營業者將本求利,政治/經濟,不容易公平。

  那麼所有的公車票箱一起收錢之後 , 怎麼分配呢 ?

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張維修:針對業者怎麼樣合理分配收入,每一台車行使的路程,里程數來做計價,每一個業者,每一台車,行駛的路程遠近總長度,來計算每一台車,今天所賺取的費用,跑的遠就收的多,這樣一來,即使是偏遠路線, 坐車的人很少,但因為跑的遠,還是可以得到相當的收入。當然,巴西的經驗,能不能就這樣套用到台灣來,還有許多細節有待討論。但重點在於,有創意的思考。就像庫里奇巴十年期滿淘汰掉的公車,有的改裝成零蛀牙的衛生宣導車。
有的變身成為中低收入戶的福利專車,專門載運低價的民生日常用品到偏遠社區。不同的思考方式,讓一加一,不會只等於二。想想台灣可以怎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