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9..................蘇花改「生態停工機制」 鳥兒變少即喊停

2012.10.19..................蘇花改「生態停工機制」 鳥兒變少即喊停

2012/10/19 10:52

 

蘇花改「生態停工機制」 鳥兒變少即喊停

作者: 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0月19日 上午3:01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首創國內第一宗生態停工機制,一旦白頭翁、麻雀、綠繡眼等指標物種少於一定隻數,工程立即喊停。去年三月開工以來,陸海空每三個月進行兩次調查,指標物種數量未出現明顯增減。主因可能是蘇花改工程超過半數都在隧道內進行,對生態擾動不大。

 

不過,今年三、六月,觀音海岸海域的生物需氧量偏高,令工程人員一度很納悶,因蘇花改工程並未將廢水排入海中。最後調查解謎,為海中浮游生物春、夏兩季出生、死亡的代謝率高的自然現象所致。

 

蘇花改工程沿線保育類、台灣特有種生物繁多,公路總局蘇花改工程處長邵厚潔指出,蘇花改沿線過去進行物種普查並建立物種名錄,鎖定觀音海岸野生動物棲息區、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澳北溪、和平溪等地監測。一旦十五種指標物種少於特定隻數就會立即停工,要復工還須召開專家會議、複查,排除工程因素後才能繼續施工。

 

以陸域生態為例,白頭翁、麻雀、綠繡眼、小雨燕、紅嘴黑鵯、洋燕、繡眼畫眉、五色鳥與竹雞九種鳥類,在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連續兩次調查這九類總數少於九十七隻,或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少於六十二隻就要停工。

 

至於這些數字如何得出?負責生態監測的台灣世曦工程工程師陳重吉指出,指標物種數量根據環評過程進行兩年監測數量為基準,不得少於平均值的五成;監測物種數量以兩小時內平均觀測到的最多物種隻數為取樣對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